首页 
  >  资讯中心  >  媒体聚焦
人民网:江河相伴,辉煌75载
来源:成都院 时间:2024-10-08 字体:[ ]

锦绣中华,山河远阔,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。从“1949”到“2024”,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串联起沧海桑田、翻天覆地的75年。

75年来,起始于江河的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成都院”),始终与新中国休戚与共,同心共筑时代华章。翻阅新中国水电发展史,在水电起跑、跟跑、并跑到领跑的各阶段,成都院都不负时代、不负江河交出了瞩目答卷。大江之上的座座大坝丰碑,见证了成都院矢志能源报国的光辉历程。

从狮子滩昂然起步

站在狮子滩大坝远眺,在起伏群山和城镇烟火之间,长寿湖横卧其中、波光粼粼,勾勒着山河的形状,映衬出发展的成色。


如今的长寿湖及狮子滩电站。邱云、李贝贝供图

新中国成立之初,中华大地呈现巨变气象,显露勃勃生机。面对国家能源的紧迫需求,1953年初夏,成都院的前身西南水力发电勘测处在重庆长寿成立,随即投入到龙溪河开发建设的热潮中。

龙溪河是长江上游北岸一条有名的次级河流,具有良好的水电开发条件。狮子滩处于龙溪河水流最湍急、最险峻的地方,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兴建水力发电站的不二之选,被纳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首批最大水电项目。

1954年8月,主体工程开工。1956年10月,狮子滩水电站第一台机组运行发电;1957年3月,全部四台机组投产发电,极大缓解了西南地区用电紧张,被誉为“新中国水电建设事业先开的一朵鲜花”。这是新中国首座自行设计、施工、制造、安装的水电站,也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重力墙面板堆石坝,最大坝高52米,是当时我国最高堆石坝。浩大的工程背后,凝聚了包括成都院人在内的建设者的心血和力量,是水电史上攻坚克难、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。

成都院人团结奋斗、独立自强、敢为人先,经过新建、复建与改扩建,最终建成狮子滩、上硐、回龙寨、下硐4个梯级水电站,形成龙溪河梯级最终规模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建设的第一批成果,成为全国第一条流域综合开发河流。更为重要的是,它锻炼和培养了大批人才,走出了中国水电第一代群星灿烂的水电专家,是名副其实的“梯级样板”“专家摇篮”。

龙溪蜿蜒,流淌不舍昼夜。70年峥嵘岁月倏然而过,这座治水兴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成都院人接续奋斗、挺膺担当。

龚嘴书写创新传奇

千里大渡河吞纳百川,咆哮南下,在百丈崖的天险处倏然停留,展现出高峡平湖的壮美画卷。一座雄伟壮观的混凝土大坝横亘在青山绿水之间,这就是被誉为我国水电“西南明珠”的龚嘴水电站。


大渡河龚嘴水电站。邱云、李贝贝供图

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渡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——龚嘴水电站,是新中国攻坚克难、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。在龚嘴,成都院也迎来新的技术突破,打了一场漂亮且意义非凡的翻身仗。

1964年,国家作出进行“三线建设”的重大决策。一大批军工、机械、电子、冶金、建材等骨干企业纷纷迁入四川等西部省份。为了满足电力需求,龚嘴水电站建设迫在眉睫。

早在1956年,成都院在大渡河梯级开发方案中,就提出了龚嘴高坝设计方案,装机272万千瓦,因各种原因未能进一步开展工作。1964年,龚嘴水电站被列入选点项目。当时“三线建设”进展很快,用电迫切,成都院要在3个月内提交选坝报告。共和国的需要,沉甸甸的责任,成都院选择主动出击全国首座大江上的大工程,集中全院可能调动的力量组织会战。

1967年2月,大江实现截流。1972年2月,首台机组发电。1978年7台机组全部投产。最大坝高85米,装机容量70万千瓦,这是大渡河开发中最先建成的大型水电站,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之一,创造了“电站引水压力钢管直径8米” “施工导流超10000立方米/秒”等8个“全国第一”,以及泄流能力位居前列等纪录,引领了水电科技发展进步,在高山峡谷中筑起一座耀眼的丰碑。

之后的近30年里,龚嘴一直是四川电网的主力电源,它将西南地区分散的电源点连缀成片、串联成网,为保障三线建设的供电,实现四川水电大跨越。在龚嘴十多年的历练中,成都院开创和填补了我国水电领域许多理论空白,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与管理专家。潘家铮院士评价龚嘴是成都院设计水平奠定基础、打好翻身仗的代表性工程。

龚嘴水电站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,它是大三线建设的标志性工程,为带动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开发起到了“母体”作用,为后来干流水电站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。成都院人相继在大渡河上规划设计的铜街子、瀑布沟、黄金坪、深溪沟、龙头石、猴子岩、长河坝、大岗山、老鹰岩、硬梁包、双江口等一系列大型水电站,仿佛是点缀在大渡河谷的星星,与成都院人在龚嘴形成的乐于奉献、敢于拼搏、勇于创新的精神一道,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芒。

二滩引领跃迁之路

祖国大西南,汹涌澎湃的雅砻江挟万千水流磅礴之势,自巴颜喀拉山南麓奔腾而下。激荡的山水间,一座240米的双曲拱坝,巍峨雄壮地屹立在雅砻江上,它就是我国20世纪投产的最大水电站——二滩水电站。


二滩水电站大坝泄洪。邱云、李贝贝供图

二滩之美,在于高峡飞瀑、气吞山河;二滩之先,在于敢闯敢试、接轨国际;二滩之进,在于模式首创、引领突破。在当时,33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55万千瓦的单机容量均雄居国内水电站之首;240米双曲拱坝为中国第一高坝;双曲拱坝的坝顶长度和坝身泄洪量为世界之最;大坝承受980万吨的水压力,也为世界之最。

1956年初夏,成都院的普查队率先来到横断山深处的崇山峻岭之中。1958年7月,成都院终于在雅砻江下游河段发现了二滩,这颗明珠第一次露出了熠熠光芒。1986年,二滩水电站的初步设计顺利通过国家计委审查。1987年,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二滩水电站。从发现到建设,30年间,成都院人完成了一场突破自我极限的挑战。

推动中国水电发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伟大跨越,是无数中国水电人的梦想与追求。成都院历经40多年顽强付出,终将梦想与荣光照进现实。之所以能够高质量、高速度、高效率地建成,离不开成都院高水平的勘测研究、设计论证、监理咨询,三者结成一体,是成功建成二滩之关键所在。它为小湾、锦屏一级等国内特高拱坝的启动建设带来了曙光,也形成了可以参照的“二滩模式”,为后来溪洛渡、锦屏、大岗山、乌东德、白鹤滩等特大型拱坝工程设计做好了技术储备。

岁月有痕,精神不朽。二滩水电站,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、采用国际招投标、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建成发电的最大水电站。经过二滩水电站的建设,成都院的技术水平、管理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,国际知名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成都院在二滩澎湃出团结创新、开放进取、不惧攀登的精神力量,铸就起红色大院特有的自信气质。

拱坝“珠峰”耀峡谷

金沙江接纳百川,大气初成,流成长江最具个性的一段,在川滇两省交界的溪洛渡峡谷放缓了脚步。


溪洛渡水电站。邱云、李贝贝供图

成都院于1969年开始接手溪洛渡电站的前期规划研究任务,并对金沙江上的乌东德、白鹤滩等电站有过深入规划。

“溪洛渡是世界级的伟大工程!”这是2004年,77岁的潘家铮院士在溪洛渡拱坝设计优化咨询会上的自豪评价。溪洛渡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三峡工程、世界第三大水电站,双曲拱坝高285.5米,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,多项技术指标居于世界前列,具有“高拱坝、高地震、巨泄量、超大地下硐室群”等特点;作为全国最大水电基地启动工程,它的成功建设,对金沙江流域的梯级开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,也将中国水电勘测设计和建设管理推向世界领先水平。

拱坝被认为是坝工界最复杂的建筑物。在溪洛渡,成都院创新性提出了特高拱坝合理建基面设计方法与评价体系。这一创新成果运用于溪洛渡设计优化,较可研批准方案节省直接投资约6亿元。这一“高坝设计宝典”,为大岗山、叶巴滩、孟底沟、白鹤滩等一系列特高拱坝设计及优化提供借鉴。

锦屏山,犹如一道摩天绿色画屏横亘攀西大地。桀骜的雅砻江在此处停住脚步,形成了约150 公里的大河湾,造就了300多米的河流落差,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。开发锦屏大河湾是中国几代水电人的梦。从资源普查、规划、勘探、设计,直到最后研究、论证,成都院人同样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。

水电界素有“三峡最大、锦屏最难”的说法。锦屏一级虽坝址处河谷狭窄,但地质条件复杂,且左岸中上部地基条件极差,解决不好将卡住锦屏“脖子”,305米的世界第一高拱坝便无成谈起。成都院技术团队大胆突破国际常用的安全论证方法,将大坝与地基作为一个整体,创建了特高拱坝安全控制方法体系与成套技术,完成了世界最大规模、最复杂的坝基处理工程。

伟大的工程具有开创和引领性。溪洛渡是世界首座千万千瓦级高拱坝电站,拥有世界最大最复杂地下洞室群系统,大坝的地震设防标准、坝身泄洪流量及泄洪功率都位居世界特高拱坝之首;首创“智能大坝”‌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个性化、智能控制,解决了“无坝不裂”的世界难题,开创了我国智能高拱坝建设的先河。

世界第一高坝是锦屏最耀眼的标签,除了拥有世界规模最大也最复杂的坝基抗力体处理工程,还拥有世界最复杂高边坡治理工程、世界最高的具有生态环保分层取水功能的独立岸塔式电站进水口,也是世界第一个采用坝身多层泄洪孔口无碰撞消能方式的特高拱坝。‌溪洛渡和锦屏一级水电站,作为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里程碑工程,获得了菲迪克杰出工程奖,彰显了中国基建的底气所在。

有标准才有话语权。工程规模和技术不断突破,对适用于200米内坝高的原规范进行修编,显得刻不容缓。成都院在设计手段、设计理念、建设方式上不断突破,填补了多项国内国际空白,并以此形成新的经验范式和规范标准,将中国水电建设推向世界领先水平,为后续多座拱坝“重器”建设提供系统且成熟参考。

大坝雄踞峻岭之间,强大的电能送往大江南北,有力推动气势如虹的中国式现代化滚滚向前。成都院人以溪洛渡、锦屏工程为更高起点,携带守正创新、追求卓越、不断超越的强大精神,像种子一样撒向祖国需要的每一处江河、每一个战场、每一项领域。高原峡谷深处,新的“珠峰”又在等着成都院建设者。

初心永鉴,山水间的历史回响和精神力量永存。70多年来,成都院完成的水力资源普查(复查)任务,占全国水能资源54.4%;规划水利水电工程350座,占我国可开发水力资源39%;勘测设计的装机规模,约占我国水电装机26%。

历史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些在荒山峡谷中,用燃烧着的生命发现光和热的人们——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!

 链接:http://sc.people.com.cn/n2/2024/0930/c379469-40996151.html

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